中国磨料磨具网 - 磨料磨具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聚焦中研 | 企业新闻 | 时事纵横 | 市场分析 | 外贸常识 | 行业新闻 | 营销策略 | 政策法规 | 行业专利 | 技术信息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企业新闻 > 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建所五十周年
3.biz | 商业搜索

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建所五十周年

信息来源:moliao.biz   时间: 2014-06-16  浏览次数:16633

 百舸争流千帆竞 勇立潮头竞风流
  —— 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建所五十周年

  中国超硬材料、磨料磨具、涂附磨具网:刘金昌
  中国机电日报特约记者: 张歌旗

  在中原腹地郑州,有一座闻名遐耳的科研型高科技企业—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它不仅是中国磨料磨具行业唯一的综合性研究开发企业,也是中国第一颗人造金刚石研究单位之一。研究所诞生于1958年,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发展壮大,踏着和谐社会建设的铿锵节奏,迎来了辉煌的五十年。

  一、企业简介

  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以下简称三磨所)是原机械工业部直属的国家级科研院所,是我国磨料磨具行业唯一的综合性研究开发机构。1999年,随着国家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完善,作为242家转制院所之一,该所转制成为集科研、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科技型企业,隶属于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

  长期以来,承担着我国磨料磨具行业的技术与新产品的研究开发、磨削基本理论的研究、行业专用设备仪器的研究开发、磨料磨具标准的研究制订、磨料磨具理化性能与产品性能的检测技术的研究开发、行业技术发展规划的研究制订、技术情报的收集与分析研究等基本任务。

  建所以来,取得各类科研成果1100余项,其中包括:1963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颗人造金刚石、1967年研制成功第一颗立方氮化硼、1975年研制成功第一颗人造金刚石聚晶、1978年研制成功第一颗立方氮化硼聚晶;在不同时期研究开发成功一系列填补国内空白的人造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制品。 累累硕果中有130余项分别获国家、省部级各种奖励,有550多项成果在全国开展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这些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磨料磨具、超硬材料及制品产业的发展,不但为行业的发展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也成为我国超硬材料产业的发源地及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单位。

  “三磨所”还是国家超硬材料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磨料磨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超硬材料及制品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国机床工具协会超硬材料分会、全国磨料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机械工业第四计量中心、《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杂志社的依托单位,承担着为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提供相关服务的任务,由此体现出该所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较高的行业地位。

  二、发展历程

  1958年6月12日第一机械工业部以(58)机技张字第188号文批准成立“磨料磨具与磨削研究所筹备处”,在北京开展筹建工作。1958年10月4日,部以(58)机二汪字第511号文批准所址设在郑州砂轮厂(第二砂轮厂后改为白鸽集团)内,并将郑州砂轮厂的中央试验室及设备仪器划归该所,将原设计配备人员一并调入,办公、居住用房也由郑州砂轮厂负责解决。据此,磨料磨具与磨削研究所筹备处于1958年11月5日迁入郑州;1962年2月21日,一机部以(62)二局办字163号文批准取消筹备处,改名为“第一机械工业部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

  1971年第一机械工业部以(71)一机技字第485号文,将该所下放到河南省,所名改为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1978年第一机械工业部以(78)一机技字第472号文批准该所恢复以部为主的双重领导,更名为第一机械工业部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尽管下放期间停拨事业经费,但由于该所人造金刚石工业规模生产成功,这段时间是该所经济效益最好的时期,期间基本形成了独立的科研生产区和生活区。

  自1980年以来,随着国家体制改革的深入,主管部门多次更名,先后隶属于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机械电子工业部、机械工业部、国家机械工业局、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

  1999年4月12日,国家科学技术部等12个部委以国科发政字(1999)143号文,关于印发《关于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三磨所于1999年7月1日转为科技企业运行机制,更名“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

  1999年5月20日,根据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科发政字(1999)197号文《关于印发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所属科研机构转制方案的通知》,三磨所进入中国机械(装备)集团公司(后更名为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

  三、辉煌业绩

  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经过五十年的建设和发展,现总占地面积72.36亩(48241.42m2),其中科研生产区40.84亩(27228.95m2),生活区31.52亩(21012.47m2);总建筑面积54275.79m2,其中科研生产区22920.89m2,生活区31354.90m2;成为具有路、水、电、气、暖、电话、宽带、闭路电视等公共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的生活区和科研生产区。

  转企前该所主要承担人造金刚石和CBN单晶、聚晶烧结体、镀附、超硬材料微粉、超硬材料磨具及制品、磨削技术和砂轮修整技术、工程陶瓷产品、专用设备仪器及标准、计量、理化分析等技术研究、产品开发与中试生产和行业技术服务工作。拥有多学科、多技术工种和先进的设备仪器及完善的公共配套系统,具有很强的综合优势。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科技攻关项目、部科研基金项目的技术招标中多次中标,并完成任务。

  建所初期,该所在人员少、试验条件十分简陋、自然灾害严重的情况下,“三磨人”十分体念国家困难,边筹建边工作,积极配合郑州砂轮厂(中国郑州第二砂轮厂)投产前的砂轮配方试验,并收集编译了大量有关资料,编辑整理出版了“硅酸盐工艺学”、“磨具制造”、“人造磨料岩相学”、油印行业刊物“经验交流”、“磨料磨具国外文献”、“磨料磨具磨削文摘”、“磨料磨具译丛”,积极吸取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1959年由三磨所组织制订的“磨料磨具标准”第一次作为第一机械工业部工具专业标准发行,使我国普通磨料磨具有了统一标准。

  随着试验条件逐步好转,在普通磨料方面先后研制成功了碳化硼、碳硅硼、微晶刚玉、单晶刚玉、铬刚玉、镨钕刚玉、锆刚玉、烧结刚玉、立方碳化硅、铈碳化硅等磨料新品种,填补了我国在普通磨料方面的空白;在普通磨具方面先后研制成功高速砂轮、重负荷砂轮、镜面磨砂轮,推广了高速磨削和深切缓进给磨削技术等,并编印出版了“磨具选择与使用”、“磨料磨具产品及原材料化学分析方法”、“磨料磨具物理检验方法”、“磨料磨具化学分析”(上册、下册)、“磨料磨具物理检验”(上册、下册)等,有力推动了我国磨料磨具工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

  由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负责合成工艺及检测)、通用机械研究所(负责合成设备)、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负责测量)承担人造金刚石研究课题,于1963年12月6日,在国产300吨61型两面砧装置上研制成功我国第一颗人造金刚石(粒径20-30微米的黄绿色晶体)。人造金刚石从此在华夏大地上诞生,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我国的严密封锁。作为中国超硬材料工业从无到有的开端,永远载入我国的史册。

  1965年4月,第一机械工业部下达了国家科委“关于人造金刚石中间试验计划任务书”,要求人造金刚石达到工业生产水平。参加中间试验的有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负责合成工艺及检测)、有济南铸造锻压研究所(负责合成设备)、上海材料研究所(负责顶锤)。1965年8月,济南铸锻所在三磨所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下完成了我国第一台6×6MN D-023A型铰式六面砧超高压高温金刚石合成装置。1966年7月3日正式投入合成工艺试验,当年生产人造金刚石10,000克拉。1966年10月,第一机械工业部批准在我国三线贵阳建设第六砂轮厂,是全部采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设计建设的我国第一家专业生产超硬材料及磨具制品的专业化工厂,由第一机械工业部机床与工具设计处设,三磨所为工厂设计提供了全套工艺技术,并负责全工序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培训。1969年第六砂轮厂建成投产。三磨所在我国第一家组织了人造金刚石的工业生产。与此同时,人造金刚石的合成技术相继迅速向国内其他单位无偿转让。1964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片树脂结合剂、金属结合剂金刚石砂轮;1967年又研制成功我国第一颗立方氮化硼(CBN),因立方氮化硼是对铁族硬韧材料加工十分有效的超硬材料品种,与金刚石形成互补,故这是我国超硬材料科学研究的又一重大进展;1975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颗人造金刚石烧结体(PCD),极大地拓宽了超硬材料的应用范围和领域。该所还首先开发成功金刚石微粉、金刚石研磨膏;石油,冶金、煤炭、地质钻头,光学玻璃冷加工用精磨片、套料刀、超硬材料硬质合金复合片、超硬材料制品专用设备仪器、陶瓷CBN磨具、聚晶金刚石拉丝模、砂轮成型修整用的高精度复杂型面修整滚轮、超硬材料刀具等,并建立了超硬材料及制品的理化分析规程,制订了大量有关标准;该所在超硬材料及制品领域内的研究成果共获得两次全国科学大会奖。

  国家超硬材料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超硬材及制品生产力促进中心、国家磨料磨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机械业第四计量测试中心站、《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杂志社、《磨料磨具通讯》编辑部、全国磨料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全国磨料磨具行业情报网、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超硬材料分会、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涂附磨具分会、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磨料磨具行业分中心等依托该所。做了大量行业工作。

  扩大对外交流,引进国外智力,邀请接待了日本、美国、前苏联、德国、俄罗斯、法国、印度、台湾、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有关人员到该所讲学,合作试验,技术交流,洽谈合作。该所有关人员先后到美国、前苏联、日本、德国、印度、澳大利亚、捷克、俄罗斯、乌克兰、新加坡、泰国、香港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考察、技术交流、研修、产品交易、贸易合作等。不但交流了技术,拓宽了思路,提高了科研水平,而且促进了该所的外贸收入。为庆祝我国第一颗人造金刚石诞生,自我国人造金刚石诞生25周年(1988年)开始,由机械电子工业部郑州磨料磨具研究所主办的“郑州超硬材料国际研讨会”(1998年改名为“郑州国际超硬材料与制品研讨会”)如今已召开四届,2008年即将召开第五届郑州国际超硬材料及制品研讨会,其会议规模越来越大,参加人数和国家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已形成品牌会议。为推动我国超硬材料及制品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御淑堂眼影好用去眼袋眼霜推荐很好时尚论坛口碑隔离哪个牌子好瘦腰哪种粉饼效果好

  背景资料:

  目前我国磨料磨具、涂附磨具、超硬材料及制品,从生产能力和产量,我国均当之无愧的成为世界大国,据统计2007年我国年产普通磨料产量为192.9万吨;普通磨具产量31.1万吨;2006年涂附磨具产量3亿平方米,金刚石产量43.6亿克拉,立方氮化硼:2.6亿克拉)。

  现在我国超硬材料工业不但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而且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出现了年产金刚石单晶超过15亿克拉的企业和年消耗6亿克拉以上的金刚石制品企业。我国现有超硬材料及制品企业2000多家,研究教学单位200多家,经销商数百家和高压高温合成设备、硬质合金顶锤、触媒合金、碳素、叶蜡石等配套企业,已成为世界第一金刚石工业大国。

  目前我国超硬材料行业合成压腔大型化发展迅速,粉末合成工艺全面推广,金刚石品质大大提高,8/10粗颗度的金刚石已可合成,20/30颗度的金刚石可投入工业性生产。CBN的质量也大大提高,粗颗粒可达30/60。世界超硬材料的巨头:元素六公司、韩国日进公司开始购买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六面顶合成压机,在中国办厂生产金刚石;中国的六面顶合成设备上百台出口到印度、美国、日本、韩国、伊朗、英国、南非等国,这是国际上对我国六面顶压机的认同,可以自豪的说,在超硬材料行业我国已迈入由大变强的进程之中。我国在世界超硬材料领域的话语权越来越多了。

  吃水不忘掘井人。在郑州磨料磨具研究所建所五十周年和我国人造金刚石诞生四十五周年大庆之际,在我国进入世界超硬材料强国之时,人们不会忘记为我国磨料磨具工业、超硬材料及制品工业、涂附磨具工业做出重大贡献的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

  四、再铸辉煌

  1999年国家科研体制开始改革,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转制成了企业。当时该所的处境十分艰难,过去靠国家拨款,转变成企业以后几乎“断奶”了,所以就逼得他们自己想办法求生存。该所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曾经有过一个思路,即把自身研发的技术拿出去做联营,通过联营,有了回报,再不断开发新技术,由此循环发展。但是技术开发难度比较大,周期也比较长。当他们把这些技术拿出去联营后,由于当时国家的政策极不规范,联营的回报却很少,有的甚至没有。这个时候把他们逼到了一个极其艰难的境地。根据集团公司“一体两翼”的发展思路并结合单位实际情况,该所领导班子经过反复酝酿讨论、集思广益,最终形成共识,首先确定了把三磨所建成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方向,并明确了工作目标、方针及思路。

  三磨所的工作目标为:全所的一切工作围绕着经济效益为中心来进行,使本所稳定而积极地朝着员工优秀、管理科学、机制有效、产品优异、产业发展、服务称道、效益良好、品牌知名的科技型企业发展;使本所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员工生活品质得到稳步提高。逐步实现“创新发展的前行者、社会价值的创造者、员工幸福的提升者”这一美好愿景。

  工作方针为: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基础,以提高运行质量为重点,为产业化为目的;求真务实,内强素质,旬拓市场,有效发展。

  工作思路为在工作中要牢牢把握“产品是基础、管理是保障、机制是动力”这三个方面的工作。积极开展产品结构调整,通过技术创新,开发出高技术附加值产品,并实施成果转化及产业化进程,替代进口及开拓出口市场,逐步在电子信息、汽车、家电等特定领域形成成套磨具供应优势,使本所的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实现产品优异、产业发展;在这一进程中,不断提高产品技术成熟度、稳定并提高产品质量,做好各项服务工作,提升“三磨”品牌的美誉度,朝着品牌知名的方向发展,创造出市场优势。健全和实施各项管理制度,做到人员管理规范、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成本降低、堵塞漏洞、规范工作、程序流畅,增加本所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本所生存发展的保障能力。努力探索出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用制度的形式使全体员工形成利益共同体,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提升员工工作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为本所的生存发展提供持续动力。通过锲而不舍地抓好这三方面工作,努力使本所稳定而积极地朝着员工优秀、管理科学、机制有效、产品优异、产业发展、服务称道、效益良好、品牌知名的科技型企业发展。

  由此,该所迅速转变观念,增强市场意识,与市场经济接轨,剥离企业办社会部份,精兵简政,建立激励机制,积极组织开发新产品,迅速走出困境,使企业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

  在做好企业的过程中,该所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是产品,第二是管理,第三是机制,而机制在这三个方面当中又是重中之重。

  抓产品。该所针对其资源配置的特点,主要找一些适合自身资源发展的产品。因为单位没有搞大批量生产的管理经验和市场营销经验,有些产品尽管能做,但是觉得再做下去很难做好,也很难做大。通过市场调研,瞄准的主要是替代进口的产品。一是这些产品技术附加值比较高,二是做这个东西也给用户减轻了很大的压力。过去这些产品从国外进口,订货周期、价格都是相应的问题。该所产品的进入,将国外产品的价格直线拉低。有些产品进入以后,国外产品的价格已经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了。另外这些行业对我们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很大的作用。尽管现在是开放的经济,但是实际上我们国家的体制跟外面不完全一样。所以有的时候也感到非常自豪与骄傲,因为他们的存在,因为他们产品的出现,有可能使我国的汽车生产线,不会因为国外的工具中断而受影响,也不会使我国的IT生产线、家电生产线受到影响。除了经济上的意义,三磨所对国家的价值得到了相应的体现。三磨所希望从单一的产品,逐步形成在某一个领域磨加工工具的成套性的服务,这样给用户提供很大的方便,对其自身的竞争能力也是一个提升。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三磨研究所的产品能够在特定领域里面,形成综合服务,进而形成自已的品牌优势和竞争优势。由于三磨所是做替代进口产品的,这两年的外贸也比过去有很大的进展。在国内能够替代进口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有相应的出路。通过近几年的努力,三磨产品已逐步走向了欧洲市场。

  抓管理。通过实践,三磨人达成了这样的共识:一是成本管理是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因为,“利润=收入-成本”,所以降低成本是增加成本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可使利润增加;在收入增加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可使利润更快增长;在收入下降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可抑制利润的下降。二是成本管理是企业抵御内外压力,求得生存的主要保障。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外有同业竞争等方面的不利因素,内有员工改善待遇的压力。企业用以抵御内外压力的武器,主要是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创新产品品种。三是成本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成本降低了,可以降低售价以扩大销售,销售扩大后经营基础稳固了,才有力量提高产品质量,创新产品设计,寻求新的发展。许多企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成本失去控制的情况下盲目发展,一味在促销和开发新产品上冒险,一旦市场萎缩或决策失误,企业没有抵抗能力,很快就垮下去了。

  由此看来,管理的成功与否,就是看你能不能用最小的成本做出适合用户需要的东西,三磨所努力朝这个方向做。过去,三磨所漏洞很多,跑冒滴漏也很多,成本核算要费很大的功夫,三磨所借鉴了其他企业的一些经验,比如单位的一些重要原材料已经实行了集中采购。集中采购的好处一是降低成本,另外对一个企业的发展也非常重要。一个企业的发展如果没有好的供应商做后盾,将来的发展是受制约的。过去大家总觉得客户来了非常高兴,各方面做得比较好,该所现在提出一个口号,即“善待客户,善待我们的供应商”,希望与他们的供应商建立一种非常稳定的关系。

  在产品质量方面,近几年三磨所亦下了不少功夫。过去大家一直认为,研究所的东西可能做单件行,做批量不一定行;做样机行,做批量的设备就不一定行。近几年下了很大的气力,尤其是过程控制这一块,每个工艺环节的控制都在抓。目前,每一件产品出去以后,都有一个产品标识码,哪怕一个非常小的砂轮,都是唯一的,就如同一个人的身份证一样。通过产品标识码,一是方便了客户,只要报出产品标识码,就知道是什么,就可以按原来的配方去做。另外由于每一件产品都有一个产品标识码,这样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追溯,产品是什么时候做的,配方、混料、压制、烧成全部是可追溯的。这样确实对质量管理有一个比较好的控制。

  抓机制,机制问题,说到底就是要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从产品开发到跑市场到做管理,最终都是由人来做。作为高层管理者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怎么想办法让手下的人自觉自愿地努力工作,如果能做到这一点,这个企业就大有希望了。要做到这一点,实际上就是两条:一是激励,二是约束,两者做好了其积极性自然就有了。

  怎样留住人才?该所的实践表明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多年的生产经营实践,可能形成了一套吸引人才和挽留人才的成功经验和办法,但是要形成一种良好的人性化的具有强大凝聚力的人才氛围,还需要拿出百分之百的诚意,保证人才在成就感的满足上、在自身价值的体现上双丰收,在这样的企业里,即使有人才要离开,他们也会和企业成为朋友。

  近几年,郑州三磨所靠“三抓”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全所总收入以每年递增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增长率快速增长,从2000年全所总收入1573.50万元到2007年7259.2万元,按照此速度,不用多久三磨所年收入将突破一亿元。

  为进一步提升三磨所科研能力和扩大生产规模,该所于2006年在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购买了100亩(66675平方米)土地使用权,建设新所区,以改变该所长期生产场地狭窄、生产规模小的不利局面,现新所区正在紧张建设中。

  建所五十年的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史,是一曲催人奋进的壮丽之歌,新一代“三磨人”描绘的美好明天,是一幅绚丽多彩的希望之画。如今,“三磨人”又站在了更高更新的起点上,如同展翅的雄鹰,搏击风雨,翱翔天空,飞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磨料磨具网证实,仅供您参考